105_105px;
105_105px;
icon
1920_200px;

新闻中心

您所在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抓铁有痕实现碳目标 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

作者:隆基官方 来源:隆基官方 更新于:2021-3-25 阅读:

在北京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,“碳中和”再度成为关注点。

会议提出,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,控制化石能源总量,着力提高利用效能,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,深化电力体制改革,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。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,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,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,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。

这无疑对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定下了主基调,在这个美好愿景的引领下,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应用正在加速落地,形式也愈加高效、灵活。

国际能源署(IEA)数据显示,2019年全球能电力消费总量为25.8万亿千瓦时,其中建筑带来的电力消费约占其中的三分之一。而在我国,这个比例更为惊人。

2018年,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1.47亿吨标准煤当量,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6.5%。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.3亿吨二氧化碳,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.3%。其中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行是最主要的两个环节,建筑运行环节能耗和碳排均占到全国总量的20%以上。

面对如此巨大的能耗和碳排,我们也许会想,如果建筑能发电,那建筑就可以满足自身能耗需求,降低碳排放、实现碳中和。

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时表示:“预计到2030年,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达到38.8-39.8平方米,城镇住房存量也将达到395-405亿平方米。”

城镇化建设的加速,南方供暖市场逐渐扩大等问题,让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成为我国实现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标的最大挑战。

截至今年1月底,北京、广东、浙江、重庆等16个省市,明确推广、发展“绿色建筑”。

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作为绿色建筑的主流形式,高度契合了全球绿色建筑的发展潮流,代表了城市和建筑能源发展的未来趋势。目前,国内绿色建筑产业盛行,带动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逐渐打开市场。

从减碳成效来看,BIPV可以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。每建设1M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,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000吨。中国每年建筑竣工面积约40亿平方米,其中5%的面积用于安装BIPV产品,装机量就能达到20GW,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2000万吨。

从应用场景来看,BIPV的应用已经从早期单一的屋顶,拓展到幕墙、遮阳板、站台、车棚等场景。从经济成本来看,BIPV组件可以节省建材成本;电力的自发自用也节省了业主的电费;组件价格和安装成本还能摊进建筑材料和工程中,降低整体成本。

建筑领域“碳中和”目标的尽快实现,首要任务就是降低建筑能耗。综合来看,BIPV是降低建筑能耗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方式,是助力实现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的关键路径。

李峰

隆基新能源市场营销负责人

Q:

“碳中和”路线图下,对建筑提出了哪些新要求?

A:

20世纪中后期以来,建筑能耗逐渐成为全球碳排主要来源之一,在我国,建筑能耗和碳排均占到了全国能耗、碳排总量的50%左右。建筑界提出了“新建筑三大原则”:低碳排放、智慧互联、人居健康。要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,必须降低建筑领域的碳排,这就要求建筑使用低碳清洁的绿色电力,同时从“耗能者”转变成为“产能者”,而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就是最佳的实现途径。

Q:

BIPV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?未来是否会成为绿色建筑的主流形式?

A:

目前,中国现有建筑面积600亿平米,可以安装BIPV的面积约为100亿平米,安装容量约1500GW;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米,可以使用BIPV产品的容量约20GW,市场潜力巨大。此外,绿色低碳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,BIPV是建筑领域前沿趋势与光伏产业前沿技术的有机结合,也是最有效的建筑减碳形式,一定会成为未来绿色建筑的主流形式之一。

Q:

BIPV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有哪些?

A:

机遇有三方面:一是全球的碳中和进程,对建筑减碳提出了明确要求,催生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;二是光伏产品价格的下降,成为全球很多地区成为最具经济性的发电形式,我国先进的光伏技术和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,为“光伏+建筑”领域提供了应用基础;三是众多国家先后推出支持BIPV产品的政策,我国19个省区市明确提出了对BIPV产品的补贴政策。

存在的问题表现在:BIPV仍然属于新生产业,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还有待提升;BIPV产品标准以及相关的规范、建筑标准图集等仍有缺失,市场准入制度亟待完善;BIPV行业还在发展初期,仍然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差异化的补贴。

上篇:

下篇: